n129981

标签: 原油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是痴人说梦”,原因是2024年美国三种能源出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使欧盟购买美国能源的全部出口量,也达不到2500亿美元。彭博社文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但这些媒体好像都忘了个关键茬儿——美国要是给能源涨价呢?国际能源市场从来都不是只看量的买卖,价格波动能把账面上的数字搅得天翻地覆。就拿2022年来说,俄乌冲突一爆发,国际油价从每桶70美元蹦到130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量只涨了20%,收入却翻了一倍还多。这账算下来,只要价格到位,别说2500亿,再往上冲一截都不是没可能。美国能源企业早就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埃克森美孚去年在得州新建的液化天然气终端,专门设计了灵活定价机制,跟欧洲客户签的合同里,一半挂钩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半随现货市场浮动。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留着后手,只要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就能顺着涨价的东风往上抬价。欧盟就算想拒绝都难,现在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从40%降到12%,美国能源成了主要替代来源,议价权早就没以前那么硬气了。欧盟内部其实也各有小九九。德国巴斯夫集团每年消耗的天然气里,35%来自美国,要是美国真敢大幅涨价,德国化工企业的成本就得飙升。但法国道达尔却在悄悄增加美国页岩油进口,因为自家炼油厂的设备更适配轻质原油。这种内部的需求差异,正好给了美国分而治之的机会,针对不同国家开出不同价格,总能找到愿意买单的主儿。更有意思的是美元汇率这层关系。美国能源出口用美元结算,这两年美联储加息,美元对欧元汇率涨了12%。同样一桶原油,用欧元计价的话,欧洲企业实际支付的成本比美元标价高得多。这种隐性的涨价,美国不用费口舌,市场自己就完成了加价。欧盟就算心里清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总不能为了这点事跟美元霸权硬刚。那些唱衰协议的媒体,可能忘了能源贸易从来都不只是生意。美国推动这份协议,根本目的是绑牢欧洲的能源安全,顺便挤压俄罗斯、伊朗这些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价格高低反倒成了次要的,只要能把欧盟拴在美国的能源战车上,偶尔让欧洲多花点钱,美国政府未必觉得心疼。欧盟也明白这层关系,嘴上喊着成本太高,身体却很诚实,去年跟美国签的长期能源合同,期限又延长了五年。说到底,2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更像是美欧之间心照不宣的幌子。美国需要用这个数字证明自己对欧洲的“能源安全承诺”,欧盟则需要用这个协议安抚国内对能源短缺的恐慌。真到了执行的时候,价格涨上去,总量稍微增点,目标自然就达成了。路透社和彭博社只盯着2024年的出口总量算算术,却没看透这背后的政治账、安全账,难怪会觉得这协议是无稽之谈。国际能源博弈从来都是这样,明面上谈的是数字,暗地里较量的是定价权和市场控制力。美国手里攥着能源出口的阀门,欧盟又急需稳定的供应来源,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2500亿交易,最后很可能靠着涨价这招,不声不响就成了现实。毕竟在能源这盘大棋里,价格从来都是最灵活的棋子。
2023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47%,管道天然气进口量达380亿立

2023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47%,管道天然气进口量达380亿立

2023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47%,管道天然气进口量达380亿立方米,这一合作始于2014年长期能源协议,远早于俄乌冲突爆发。中俄能源纽带本质是商业互补:俄需稳定市场,中需资源安全,与地缘政治无必然关联。美国...

Mhmarkets迈汇:美国原油出口激增 尼日利亚成新兴买家

7月28日,美国原油贸易结构在今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化:在截至目前的七个月内,美国有两个月成为尼日利亚的净出口国。Mhmarkets迈汇表示,2月和3月,美国出口至尼日利亚的原油量分别达到每日11.1万桶和16.9万桶,而同期自...
金玉康:今日黄金原油行情走势分析

金玉康:今日黄金原油行情走势分析

原油行情走势分析 原油从日线图级别看,中期走势震荡向上测试78附近,K线收大实体阴线,尚未破坏均线系统,仍受到依托,中期客观趋势上行不变。但从动能看,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死叉向下,预示多头动能减弱,预计原油中期走势将...

冯喜运:周一黄金原油早间行情走势分析及操作建议

油价周五收低,原油结算价触及三周最低,交易商担心美国的负面经济消息,以及供应增加的迹象。不过,市场乐观地认为美国贸易协议未来可能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限制了油价跌幅。原油从日线图级别看,中期走势震荡向上...

贺博生:黄金原油今日行情涨跌趋势分析及最新操作建议指导

原油消息面解析:上周五(7月25日)美盘时段,国际油价震荡弱势下跌,美原油目前交投于65.04美元/桶附近,跌幅约0.3%。上周四(7月24日)国际油价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继续远离100日均线,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布伦特原油期货...
能源专家亨纳季·里亚布采夫指出,若欧佩克新政策推动全球油价降至布伦特原油40-5

能源专家亨纳季·里亚布采夫指出,若欧佩克新政策推动全球油价降至布伦特原油40-5

能源专家亨纳季·里亚布采夫指出,若欧佩克新政策推动全球油价降至布伦特原油40-50美元/桶(俄乌拉尔原油30-40美元),将大幅削减俄罗斯油气收入,真正削弱其战争融资能力。欧盟第18轮制裁虽新增对105艘俄罗斯影子油轮的限制,...
美国想禁止中国购买俄伊原油,这简直是无理取闹。中国在贸易上买什么、买多少,本就是

美国想禁止中国购买俄伊原油,这简直是无理取闹。中国在贸易上买什么、买多少,本就是

美国想禁止中国购买俄伊原油,这简直是无理取闹。中国在贸易上买什么、买多少,本就是自己的权利,美国无权干涉。从数据看,中国购买的俄罗斯原油占其总出口的45%,伊朗石油占其总出口的60%,这对俄伊经济至关重要。美国财长...
中美是战是和?中国高层明确表态,美媒:中国已3个月没买美国油。美国这下彻底急了,

中美是战是和?中国高层明确表态,美媒:中国已3个月没买美国油。美国这下彻底急了,

中美是战是和?中国高层明确表态,美媒:中国已3个月没买美国油。美国这下彻底急了,只因我国连续三个月未买美国石油,这一消息无疑是对美国能源供应商的又一重大打击。原因在于,我国不仅是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而且我国缺席购买美国石油已经造成相当程度的惨痛结果:美国海外原油销售量暴跌至最近两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不久前中国高层在北京世界和平论坛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部长刘建超就明确表示,中美之间并非命中注定要走向冲突,接着他划出了清晰的红线,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在南海问题上,也直接提醒美国不要进行任何挑衅。这番话既有和平的愿望,也有坚定的立场,可以看作是对美国早前声称要“以实力求和平”论调的一次隔空回应,巧合的是,论坛召开的2025年,恰好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让所有表态都显得更有分量。但会场上对和平的呼吁,并不能完全掩盖水面下的激烈较量,几乎在同一时间,外媒彭博社就爆料,从三月到五月,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从美国进口一滴原油。这对于美国的石油商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失去了中国这个大买家,他们的生意受到了直接影响,这件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24年底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又一轮关税行动,而中国的这次断然停购,就是一次非常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当然,中国的这一步棋也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早有准备,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以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一方面,中国增加了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国家的原油采购量,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中国的目光也投向了北美的其他地方,比如加拿大新扩建的跨山输油管道,也成了新的潜在供应源。通过“一带一路”这样长远的倡议,中国已经成功编织出了一张范围更广、也更稳固的全球能源供应网络,而就在这场经济博弈激烈进行的同时,军事上的角力也丝毫没有放松。根据特朗普政府提交的2026财年预算案,美国的军费开支将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比上一年大幅增长了百分之十二。这笔巨额资金的主要投向,包括了研发射程更远的高超音速导弹,以及推进新一代的战斗机项目,美国把这么多钱投入到这些尖端武器上,并且把它们部署在关键地区,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通过技术上的代差来维持军事上的压制力。不过,虽然美国的军费数字看起来很惊人,但其国内的实际情况却存在不少隐忧,特朗普政府之前强力推行的贸易战策略,在与多国的谈判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最后只能草草收场。同时,美国国内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也限制了它的军事扩张能力,比如造船业的萎缩,导致海军舰艇的更新速度已经落后,更关键的是,许多尖端武器所必需的稀土等关键材料,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赖从中国进口。这就导致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美国一边疯狂砸钱扩充军备,摆出一副强硬姿态,另一边又不得不对外反复强调,它并不想和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这种做法,与其说是高明的战略,不如说是内心底气不足的真实反映。那么,在这场博弈中,和平与战争的主动权到底在谁的手里,其实越来越清晰了,中国高层“不认为必有一战”的判断,展现出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战略定力。而像暂停进口美国石油这样的经济牌,精准且有效,证明了在不动用武力的情况下,中国依然有足够的工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信源:连续3个月!中国拒买美国石油丨观察者网中联部部长刘建超最新发声,信息量很大!丨北青政知
这才是我国的明智之处!为什么中国的石油储量这么少?这么说吧,中国的石油储量极其丰

这才是我国的明智之处!为什么中国的石油储量这么少?这么说吧,中国的石油储量极其丰

这才是我国的明智之处!为什么中国的石油储量这么少?这么说吧,中国的石油储量极其丰富,之所以大量进口石油,完全是中国下了一盘大棋。很多人一看到中国每年进口几亿吨石油,就想当然地觉得咱们自己底子薄,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咱们国家的石油储量可不虚,只是玩法比你想象的高明得多。先给大家透个底,截至2025年3月,中国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达262亿桶,全球排名第13位,这还不算未探明的144亿吨资源量和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总地质储量预估超过500亿吨,光塔里木盆地已探明80亿吨,南海盆地预测储量达250亿吨,这些都是未来的潜力股,所以说中国石油储量极其丰富一点都不夸张。但有人要问了,既然家里有矿,为啥还要花大价钱进口?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首先得明白一个道理,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挖一桶少一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每年消耗的石油相当于把26个西湖的水倒进去都不够。如果现在把自家油田拼命开采,不出几十年就得喝西北风,咱们老祖宗早就懂留得青山在的道理,进口石油本质上是用别人的资源支撑自己的发展,把自家家底当战略储备。更关键的是经济账算不过来,国内油田开采成本实在太高了!像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虽然通过技术革新把钻井周期从91天缩短到15天,成本降低一半,但每桶成本仍在35美元左右。而中东原油开采成本低到离谱,沙特阿美纯开采成本仅3美元/桶,综合成本也不到10美元,2025年国际油价在60美元上下晃荡,进口中东原油比自己开采划算太多,有人可能会说美国页岩油成本也不低啊,没错,美国二叠纪盆地页岩油盈亏平衡价要62美元,但人家有美元霸权撑腰,咱们可犯不着跟他们拼消耗。现在全球石油市场就像一场马拉松,跑得快的未必能笑到最后,中东国家虽然现在便宜卖油,但他们的油田开采了几十年,储采比越来越低,反观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和页岩油资源还没大规模开发,相当于手里攥着石油备胎,等哪天全球常规石油快挖完了,咱们的非常规资源就能派上大用场,到时候国际油价涨到100美元以上,中国的石油储备就成了香饽饽,这种囤货居奇的策略,可比那些只看眼前利益的国家高明多了。有人可能会质疑:要是国际局势突变,进口石油断供怎么办?这就得说说咱们的组合拳了。一方面,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已达9.8亿桶,相当于102天净进口量,再加上商业储备和动员潜力,完全能应对短期危机。另一方面,咱们通过一带一路构建多元化进口通道,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瓜达尔港等项目,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更绝的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堪称降维打击,2025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7.3%,风电光伏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未来对石油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小。所以说,中国大量进口石油,本质上是一场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布局,用别人的资源支撑当下发展,把自己的资源留给未来,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能源转型降低对外依存度,这种开源节流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大国博弈之道。